广撒文明种子,开出幸福花儿!大埔,内里真美

2020-11-02
网络 佚名

硬骨头精神发布会-20200705215703.png


图帮主3395374 (2).png



“我拼的七巧板是一只松鼠,它喜欢把果实藏起来。”日前,在大埔县百侯镇侯北村“笙曹筱筑”,趣味七巧板公益课堂火热开展,课堂上,侯宝斋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开展了七巧板拼组比赛,40多名少年儿童现场学习体验七巧板制作,并尝试了七巧板拼图讲故事……


4f5c61bdd89f42fbac39946ff5a3da4a.jpeg


广德小学校长林荣旋向学生讲述方方的革命故事。(吴腾江 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如何培育有梦想、有担当、有大爱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大埔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自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省试点县)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以来,大埔县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留守生活添色彩 “童心港湾”暖童心


“孩子们,要好好听老师说哦,积极动起手来。”每周,在百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笙曹筱筑”,总能见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童心妈妈”肖丽芳,她也是百侯镇侯宝斋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长期从事公益活动,为人热情耐心,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热心农村公益事业。


大埔县百侯镇是团中央批准的全国100个“童心港湾”示范点之一。“童心港湾”示范基地开放以来,肖丽芳主要负责场地管理、活动开展和困难儿童帮扶救助等工作,她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采取上门入户宣传的方式鼓励留守儿童到“童心港湾”参观学习,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be341a98d16c4f72b4d4852d84ec6a12.jpeg


依托“童心港湾”,大埔县向乡镇儿童提供书法、国画等艺术专题培训。


“我加入‘童心港湾’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让留守的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给他们的人生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肖丽芳说道。在镇政府、基层团组织的大力宣传下,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加入了“童心港湾”这个大家庭。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聚焦未成年人群体,融合本地特色,大埔县百侯镇“童心港湾”示范基地把客家传统文化和公益结合起来,开展了“公益锣鼓”“客家筝”公益培训班,向农村留守儿童展现客家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客家文化的喜爱之情。省、市妇联等相关单位还到“童心港湾”开展“送美下乡”“七巧板公益课堂”等活动,向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书法、国画等艺术专题培训,培养提升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大埔团县委副书记连增美介绍,“童心港湾”示范基地建设至今,已服务留守儿童64人,为农村留守儿童共举办了12期艺术下乡活动,开展了一系列书法、国画、“客家筝”“七巧板”等公益培训班,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成为留守儿童学习和娱乐的平台,成为留守儿童充实课外生活的乐园。


春风化雨润无声 “文明之星”齐靠拢


漫步在大埔县张云栽实验小学校园内能够发现,德育宣传栏随处可见,道德礼仪之风早已在这里掀起,学生们“老师好!校长好!”等问好声此起彼伏、响亮动人。


98b1e419943e45c48923ccfcd56b19e2.jpeg


张云栽实验小学学生在进行模拟法庭活动。


从办校起任教至今的教师邓学婧见证了学生的变化:“原来我们的学生看到老师、陌生人,只会原地呆看或闪躲一旁,现在,在德育教育的不断浸润下,学生们不仅会主动问好,行为处事也逐渐向文明靠拢,礼仪之风在校园内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校园,张云栽实验小学将德育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创新开展“好习惯伴我行”争章活动,从每学期第一周开始到学期结束,按照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安全习惯、道德习惯等6大习惯综合组成一枚“文明之星”佩戴章。


评章方法是,各个好习惯监督人员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采取全班共同监督每天统计的方式,每周五中队活动课评出综合表现最佳的前五名,由班主任再根据科任老师、监督值日生家长的反馈给予颁发“文明之星”奖章。发现有违反标准者,若出现打架、伤害、破坏公物等行为,已颁发的奖章将第一时间被收回。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在孩子一点一滴的表现中,我感受到了学校的良苦用心。”家长郭小琴以自己家的情况为例说,“以前孩子在广州上学,由于不重视礼仪教育,养成了孩子不讲礼貌的坏习惯。在实验小学读书期间,我发现孩子回到家会主动问好了,性格转变了许多,也变得积极了。”她将孩子的表现归功于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时代功能之一就包含了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功能。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持续不断地加强宣传教育。无论是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三观”的教育,还是公民道德、文明素养、乡村“三风”的教育,都必须要通过正确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才能达至心灵深处,取得良好效果。


“如果等到孩子们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德育,则为时已晚。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加强未成年人德育方面的培养非常重要,以行之有效的措施从小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才能真正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未来对社会发挥作用的人才。”邓学婧说。


素质教育搭歌台 实践好曲连连奏


“北有瓷都景德镇,南有高陂白玉城”。大埔是中国青花瓷之乡,其陶瓷生产历史源远流长。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地处白玉城,为传承并发扬陶瓷文化,将这门传统手工艺引进校园,把陶瓷文化带进课堂,陶艺课程也应运而生……


55160b9cc464430c9dd0799f50fb6fc7.jpeg


陶艺课堂上,同学们正拿着泥块创造充满童趣的“小作品”。


走进该校陶艺课堂,同学们正拿着泥块通过拍、搓、揉、捏、点等手法,纷纷创造出充满童趣的“小作品”,短短一节课后,学生们都能动手制作出一些简单的陶瓷作品。


“有点像捏橡皮泥,虽然一开始很多作品都失败了,但是看到成品后还是很开心。”陶艺课堂的小学员,津津乐道地讲述制作陶艺的感受。


高陂镇中心小学总辅导员许妮介绍道,在“陶陶文化”特色校园的建设活动中,主要想让学生知陶、学陶、玩陶、思陶,进而培养有动手能力、有审美情趣、有文化素养的特长学生。“除了陶瓷,我校还创新开展陶笛、书法、剪纸、武术、科学实验、舞蹈、大合唱等素质提升培训活动,在各个项目的活动开展起来以后,通过比赛、展示、表演等各种形式,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许妮说。


校长房顺康表示,创新开展素质提升培训活动,是该校把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来抓的生动写照。通过积极完善设施设备、落实经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高陂镇中心小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校共培厚土,实践花开校园。今年,大埔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面铺开,通过课堂内外、家校结合、线上线下等途径,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和各领域。


此外,为发挥未成年人“生力军”作用,针对3-6岁、7-12岁、13-19岁等不同年龄段学生,大埔县以教师志愿者为主体,正不断丰富“第二课堂”主题实践,加强课外活动阵地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实践之花处处绽放。(刘润涛 刘招迎 罗文燕 丘琼)(完)微信图片_2019100911365055.png 『自证声明』『寻求报道』『媒体投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图帮主3435365.png


当代企业电讯©2019-2020 CEN365.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0019351号 | 电脑版

备案图标.png湘公网安备 43019002001394号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